
2015年的某一天,离开京东的侯毅,在上海滩与阿里巴巴的张勇见面了。
作为一名资深吃货、有着20年物流经验的码字员,还有N次创业的经验,侯毅虽然喝了一点酒,但是他坚信,生鲜品类的突破要从线下实体店作为切入点,超市卖场早就证明了这一点。可以尝试通过数据将线上和线下打通,最终解决生鲜电商的行业痛点。
侯毅的想法在当时看来,确实很有前瞻性,要创建一种新的模式,将会给行业带来巨大改变。张大管家当即决定支持他,但也念出了紧箍咒:
1、如果线下生鲜店最终搞成了传统超市,那就算比传统超市挣钱,也不干。如果真要搞,线上的收入必须大于线下。咱不差钱,差的是概念。
2、线上每日订单一定要超过5000单,这样才真正是一门有规模效应的生意。少了咱不玩,没必要折腾,咱还要在这一带混的,丢不起这人。
3、在冷链物流做到低成本可控的前提下,实现门店3公里半径内30分钟完成配送。饭在碗里,菜不能在路上。
4、最终要做到线下往线上引流,App不需要其他流量支持,能够独立生存。反正这个新堂口就交给你了,没事少找我,我忙着呢。
张勇还说,如果运营一段时间做不到,盒马鲜生就要关掉,没有存在的意义;如果能做到,就可以将其作为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复制,还可以让别人跟着我们玩!
在这样一种创新环境和压力下,盒马鲜生成功了。
盒马鲜生的“四不像”创新
盒马的“四不像”指餐饮、超市、APP和物流,把各种因素有机的排列,这个是创新。盒马在发展过程当中,业态在不断创新,但是盒马的诞生和发展到现在,创新体现在很多方面。
第一是制度创新。上海浦东为盒马第一家门店颁发了首张两证并一证《食品经营许可证》,让盒马有个“准生证”。
第二是行业创新。在盒马之前叫零售,盒马之后叫“新零售”。 盒马鲜生是阿里巴巴对线下超市完全重构的新零售业态。盒马是超市,是餐饮店,也是菜市场,但这样的描述似乎又都不准确。消费者可到店购买,也可以在盒马App下单。盒马鲜生也推动了很多的传统零售行业以及互联网企业,都纷纷加入进去新零售行业发展过程当中。
第三是组织模式创新。在疫情期间,大量餐饮企业,准备了人员,希望在春节的时候干一场,但是由于疫情没有办法正常营业。当时盒马因为订单量剧增,人员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回流,我们就和很多餐厅一起合作,请他们的员工到盒马上班,后来行业里纷纷效仿。
第四是供应链创新。现在全国有将近117个盒马村,我们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效率,让农民可以把商品卖出去,并且能够卖出好价格。对于消费者来讲,以最低价格买到最好的商品。